金属3D打印应用领域较为广泛,但多数领域应用渗透率均不高,需求的释放有赖于从设计研发转向直接制造的规模化应用。航空航天制造领域由于难加工、高复杂、小批量、多批次、传统工艺工序多、成本高等特点,能很好地发挥金属3D打印的优势,因此可能成为未来规模化应用的主要方向之一。目前GE公司通过3D打印制造的燃油喷嘴已超过3.3万件,近年来也明显加快了对上游3D打印企业的收购兼并力度。
据 ResearchandMarkets预测,2017-2021年期间全球商用航空3D打印市场将以23%的复合增速增长。此外,医疗行业尤其齿科、骨科、植入物领域同样对金属打印存在庞大的需求,未来有望形成规模化的定制市场。
国内3D打印企业多数由代理销售起家,自产能力从“十二五”以后才逐步构建,在基础技术的积淀和创新能力上与老牌巨头存在一定差距。但是依托全球制造中心和最大消费市场的优势,国内企业在生产成本和客户资源上具备一定的竞争力。目前国内3D打印市场的大部分份额由国外企业占据,国内企业普遍存在销售规模小、研发费用高、无法实现稳定盈利的局面。在成长和追赶阶段,通过代理和自产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另一方面逐步发展优质客户,随着技术短板的补足和成本、市场优势的兑现,国内3D打印企业有望在本轮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实现快速发展。
成本下降推动产业化进程,金属3D打印前景广阔。3D打印凭借成型过程简单、复杂设计友好两大优势,非常契合复杂制造领域的小批量、多批次生产模式,但是其应用一直停留于研发设计和高端定制领域,无法实现有效的产业化应用,我们认为高昂的设备价格和材料成本是主要制约因素。2010年以来,随着主流打印技术的系列专利保护陆续到期,大幅降低了进入门槛;与此同时关键零部件和高端耗材的国产替代也进一步缩减了制造成本,为产业化推广提供契机。相比非金属材料,难加工金属材料的3D打印由于技术颠覆性更强、产品附加值更高、也更契合工业级的需求,因此具备更为明确的规模化应用前景,可能成为未来需求增长和产业化推进最快的方向。
由设计研发转向直接制造,产业化需求逐步释放。金属3D打印应用领域较为广泛,但多数领域应用渗透率均不高,需求的释放有赖于从设计研发转向直接制造的规模化应用。航空航天制造领域由于难加工、高复杂、小批量、多批次、传统工艺工序多、成本高等特点,能很好地发挥金属3D打印的优势,因此可能成为未来规模化应用的主要方向之一。目前GE公司通过3D打印制造的燃油喷嘴已超过3.3万件,近年来也明显加快了对上游3D打印企业的收购兼并力度。据Research and Markets预测,2017-2021期间全球商用航空3D打印市场将以23%的复合增速增长。此外,医疗行业尤其齿科、骨科、植入物领域同样对金属打印存在庞大的需求,未来有望形成规模化的定制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