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寰枢椎不稳的治疗。寰椎椎弓根螺钉技术与侧块螺钉技术相比,进钉点由后弓下方上移到后弓,而寰椎后弓下方有丰富的静脉丛及C2神经根,因此,寰椎椎弓根置钉能够有效避免后弓下方静脉丛及C2神经根的损伤,以减少出血及损伤C2神经根造成的枕颈部不适。
然而,寰枢椎解剖结构复杂,寰枢椎后方毗邻生命中枢延髓,徒手进行寰枢椎椎弓根置钉有较大难度,一旦出现置钉偏差即有可能造成椎动脉、脊髓、静脉丛及神经根的损伤。为了提高寰枢椎椎弓根置钉精确度,有学者利用计算机导航技术辅助椎弓根置钉,结果证实计算机导航能有效提高置钉精确度。但是计算机导航辅助置钉存在一些缺点,限制了其推广使用,包括学习曲线长、增加手术时间、巨大经济投入等。
寰枢椎3D打印导航模板是另一种提高寰枢椎椎弓根置钉的方法。3D打印技术以数字文件为基础,以喷射的液体微滴或连续熔融的材料束按特定的路径逐层堆积成形。目前,3D打印导航模板已经成功应用于辅助脊柱外科置钉、骨折内固定、以及辅助关节置换。使用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脊柱置钉操作简便,能有效提高置钉准确率,文献报道置钉准确度可达95.4%~100%。术前根据患者影像学资料,重建椎体模型、设计理想钉道、制作个体化导航模板,术中将导航模板安放于椎体骨性结构后表面,即可在模板的引导下置钉。
目前,使用较多的是经逆向工程技术设计的含有双侧导向通道的模板,即通道型导板。术中充分剥离显露椎体后方的椎板、棘突、关节突,将通道型导板安放于椎体后表面,与椎板、棘突、关节突紧密贴附,术者沿着导板的导向通道钻探就能获得理想的钉道。研究证实通道型导板能够获得较高的置钉精确度。kawaguchi等使用此种导板对11例患者置入C2-7共44枚椎弓根螺钉,结果显示42枚(95.4%)完全在椎弓根内,2枚(4.6%)穿出椎弓根壁在2mm内。Lu等使用通道型导板对6例人体颈椎标本置入C1-7共84枚椎弓根螺钉,结果82枚(97.6%)完全在椎弓根内,2枚(2.4%)穿出椎弓根壁在2mm内。
然而,我们在使用通道型导板辅助寰枢椎椎弓根置钉时发现,术者只能被动的按照导板通道的引导进钉,一旦发生导板与寰枢椎后方骨性结构贴合不紧密,置钉就会出现误差,就有产生严重后果的风险。此外,通道型导板的两个导向通道向两侧张开成一定角度,这就需要术中充分剥离软组织,以获得妥善安放导板的空间,而这种剥离将会增加术中出血。
为了解决通道型导板的以上不足,我们在通道型导板设计的基础上,对其加以改进,设计出一种新的3D打印导航模板,即标杆型导板。标杆型导板在构造上去除了两侧的导向通道,替换为内移的两个导向标杆。同时,标杆型导板含有两个定位孔。术中安放标杆型导板后,术者即可从定位孔开始,以平行于导向标杆的方向进钉。此种标杆型导板最大的优势在于钉道钻探的可调整性,一旦术中透视发现实际钻探的钉道发生偏移,则术者可在导向标杆指引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修正钉道的偏移。同时,标杆型导板去除了导向通道,而代之以内移的导向标杆,两个标杆撑开的间距较小,所需的安放导板的空间相应较小,能减少术中出血。
使用标杆型3D打印导板辅助寰枢椎椎弓根置钉是一种可行的方法。与传统徒手置钉相比,使用标杆型导板辅助寰枢椎椎弓根置钉能够减少术中透视次数,并提高置钉准确度。标杆型3D打印导板辅助寰枢椎椎弓根置钉的准确度较高,为临床寰枢椎椎弓根置钉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类似3D打印资讯